日志技术分享
北京4月5日消息,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大豆、汽车、化工品等14类106项商品加征25%的关税。实施日期将视美国 *** 对我商品加征关税实施情况,由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另行公布。
这是中国针对美国 *** 在当地时间3日下午发布的加征关税商品清单(将对我输美的1333项5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25%的关税)所做出的回应。
此次特朗普火力全开,瞄准中国计划重点发展的科技行业。白宫贸易顾问Peter Navarro 在稍早前的3月28日接受彭博电视采访称,关税的重点侧重于“中国制造2025”行业。
多位专家向
这不是特朗普为中期选举获得多数支持做出的姿态,而是“动真格”的行为。摩擦若进一步升级,最终会让美国企业错失中国发展的红利。
“这已不仅仅是贸易失衡问题,而是美国对中国战略上的遏制,不是针对某一产业的调查,而是多维打击。”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战略研究部外交与安全处处长张茉楠指出。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毕吉耀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大力推进产业优化、结构升级,在高科技领域取得长足进展。过去在科技、技术等领域与西方国家差距大,现在快速跟跑,引起美国危机感。
他表示,如果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最终会让美资企业离开中国市场,错失中国高速发展的红利。
根据美国商务部统计,美国对华出口的前三类产品为民用飞行器、发动机和零件,大豆以及新旧乘用车。
昨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的《对美加征关税商品清单》中,上述三类产品均有涉及。
在农产品方面涵盖了黄大豆、黑大豆、玉米、小麦、棉花等产品,并包含了刚刚回归中国市场不久的美牛;在乘用车方面则包含了越野车、小客车以及充电车;在飞机方面涉及了“空载重量超过15000公斤,但不超过45000公斤的飞机及其他航空器”。
2017年,中国共进口大豆9554万吨,其中美国向中国出口大豆3285.4万吨,占中国整个进口的34.39%。进口所占比重大,这使得大豆成为此次加征关税的焦点。
中国对美国大豆加征关税的消息一出,美国期货市场瞬间做出反应:CBOT大豆期货急跌4%,更低回到1000美分以下报994.2。
乘用车和民用飞行器方面,此政策的影响会体现在原产地美国的车企(林肯、福特、特斯拉等),以及波音公司。
此举对波音而言或是坏消息。中国是波音的重要市场,目前中国正在使用的商用飞机中,超过50%由波音生产。去年,波音在全球交付的飞机中有四分之一销往中国。波音公司将在未来与空中客车竞夺中国市场的抗衡中处于劣势。
财政部国际财经中心主任周强武表示,中美关系是当今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两国合作得好、发展得好,全球经济都会从中受益;两国出现摩擦,包括贸易摩擦,不仅自身利益受到损害,全球经济也会受到影响。
“我国一定会对美国产品采取同等力度、同等规模的对等措施来进行回击。”他认为。
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昨天表示,中方是不愿意打“贸易战”,因为在“贸易战”中没有赢家。“但是我们也不怕打‘贸易战’,如果有人坚持要打‘贸易战’,我们奉陪到底。”
最近大豆价格持续走强,从开春开始大豆价格可以说节节攀升。在宏观政策方面农业部相关领导表示,国产大豆在“大豆振兴计划”的推动下,行情走高、效益向好,而且该发言人也表示,国产大豆和进口大豆形成了两个相对独立的市场,国产大豆将走出独立行情。那么在疫情蔓延的背景下,是何原因令大豆表现的如此耀武扬威?下面来看一下。
近日,在农业农村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称,“受中美经贸摩擦影响,大豆进口小幅下降,进口来源向巴西、阿根廷进一步集中。”由于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已经形成相对独立的两个市场,因此自从2019年国家实施大豆振兴计划以来,国产大豆市场呈购销两旺格局,价格稳中有涨。然而进口大豆,不但进口量同比小幅下降,且进口格局也在发生变化。
根据海关总署发布数据,中国2019年大豆进口总量8551.1万吨,同比增加0.5%,为历史第二高峯。其中,2019年12月,中国大豆进口量为954.3万吨,同比飙升67%。2018年因为中美贸易摩擦,中国大豆进口量从2017年的历史顶峯9552.6万吨,降低至8803万吨。唐珂称,中美经贸摩擦发生以来,我国自美国大豆进口减少,自巴西等国大豆进口增加,进口大豆市场供给有保障。
当前巴西各地大豆陆续开始收获,咨询机构ARC Mercosul称,截至上周五,2019/20年度巴西大豆收割工作已经完成15.7%,上年同期为27.3%。气象模型显示,本周巴西大豆产区降雨较上周减少,有利于大豆收获。后期继续关注巴西大豆产区的天气及生长收获情况。
而当前阿根廷大豆播种工作结束,大豆进入生长阶段,由于播种期以来产区降水较为充沛,大豆生长状况良好,预计2019/20年度阿根廷大豆产量5310万吨。气象显示,本周阿根廷主要大豆产区降雨良好,主要产区均有降雨覆盖,其中科尔瓦多地区降雨较为集中。
在外贸方面,中美已签署中美之一阶段贸易协议,美国对中国的大豆出口有望增加。因此尽管此前美国农业部发布的今年1月份供需报告里预计,2019年美国大豆产量为35.58亿蒲式耳(据美国大豆协会统计单位换算表,1蒲式耳大豆的重量为27.2154千克),比早先预测值高出800万蒲式耳,给芝加哥大豆期货带来一些利空压力。
但是考虑到大豆跟玉米不同,在中国市场并不存在配额问题,大豆价格仍得以支撑。但是新型冠状病毒的持续影响下,下游油厂暂时并未复工有些油企甚至延长开工时间,缓解上涨的动力,此外巴西大豆产量预计为45.19亿蒲式耳,将在全球市场对美国大豆构成强有力的竞争。中短期来看,主要进口来源仍以南美为主,特别是巴西。
未来五年,整个南美大豆进口占中国进口量的70%-85%之间,巴西大豆将基本维持在中国大豆进口量的60%-75%之间。而从整个压榨成本的角度考虑目前压榨利润相对比较高的主要集中在巴西港口以及阿根廷港口。
因此,中国可通过海外投资、合作等手段,增强贸易控制能力,保证之一大供应源的稳定供给。另一方面,虽然大豆产量主要集中在美洲大陆,但是全球适宜种植大豆的地区有很多,比如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还有非洲等新兴市场,降低对某个国家和地区的进口依赖,可以降低贸易风险。但是有一点注意的是目前这些地方缺乏市场和相应的配套。
可以大概率这些地区将会受中国因素的影响,而扩张大豆种植面积,而在政策方面,在2020年,粮补将会撤销,而农业也将进入“三补一调”时代。对于农民来讲,在粮食补贴上可以享受粮食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这三项补贴,但是合并形成了一个大政策称作“农业支持保护补贴” *** 种植积极性。在科技兴国之下中国农业科学院将于未来3年陆续启动30项重大科研联合攻关任务。
其中,2020年将先期启动包括草地贪夜蛾防控,水稻、小麦、玉米、大豆4大作物“藏粮于技”的科研攻关,对大豆整体来货大概率供应不担忧。整体来看预计价格有可能会先扬后抑为主。
日媒称,巴西和阿根廷在大豆市场正在提升存在感。两国的产量比10年前增加5成。尤其是巴西,其产量可匹敌世界更大生产国美国。由于中美贸易摩擦,南美产的大豆被视为替代美国产的供应来源,正成为期货市场的交易对象。
据报道,成为大豆国际价格指标的美国芝加哥市场期货价格在中国时间3月29日晚间的盘前盘后交易中,降至1蒲式耳10.18美元。比月初下降5%。背景是美国特朗普 *** 宣布的钢铁和铝的进口限制措施。
报道称,作为对美国的反制措施,中国3月23日宣布了准备提高关税的清单,但其中没有包含作为主要进口产品的大豆。
“迟早将被纳入贸易限制的对象”,这种猜测在市场上依然根深蒂固。如果中国减少美国产大豆的采购,美国国内将出现大豆过剩。结果将导致容易受美国国内现货供求平衡影响的芝加哥期货行情的下跌。
报道称,中国大豆2017年进口量达到9550万吨,其中一半来自美国,而显示出强劲势头的是南美产大豆的产量增加。据美国农业部统计,现在收获的2017年度巴西和阿根廷两国的预期产量为1.6亿吨。达到过去5年里的第2高水平,比10年前增加5成。
尤其是巴西有望达到1.13亿吨,增至10年前的1.8倍。与居产量首位的美国的差距缩小至650万吨(6%)。出口量方面,如今也达到7千万吨,属于世界更大规模。
日本资源和粮食问题研究所的代表柴田明夫指出,“中国或许可以通过南美产满足国内消费”。南美已被视为取代美国的供应来源。
其实,在中美贸易摩擦发生之前,就出现了显示南美存在感的事件。2月,大豆行情在1个月时间里上涨6%。
报道称,往年被称为大豆的“二月小息”,经常呈现价格下跌趋势。这是由于冬季补贴结束,同时美国农户为了确保资金而出售手头的谷物而容易造成的影响。
不过,今年则基本呈现单边上涨态势。主要是因为阿根廷的减产。此前预计产量达到5400万吨,但有预测认为,由于生长期的干燥气候,将降至4700万吨。
日本Green County公司的代表大本尚之表示,“即使是美国产大豆生长期之外的时期,影响南美产大豆收成的气候也不容忽视”。美国产收获之后的11月至第二年3月成为气候影响行情的新的时期的可能性正在提高。
报道称,日本企业也将推动供应企业的多样化。日本大陆稻米公司的代表茅野信行表示,“油分增加,品质也保持稳定。已开始选择比美国产更低廉的产品”。或许有必要从扩大原料采购渠道这一角度重新思考南美大豆的增产。
一、农业领域中美贸易摩擦回顾
美方在其301条款下对中方发起两轮加征关税措施。
作为反制措施,中方对美方出口农产品也加征了关税。之一轮措施涵盖的农产品约占2017年美国向中国农产品出口额的87%,于2018年7月6日实施加征25%关税;第二轮措施涵盖的农产品约占12%,于2018年9月24日实施加征10%关税。随着美方提高加征税率,中方也于2019年6月1日起把第二轮措施加征税率更高提高到25%。
因此,美国出口到中国的99%的农产品都因为美方率先发起的贸易战而被加征了反制关税。
二、中国从美国进口哪些农产品及其影响?
(一)中美农产品贸易
中美两国的农产品贸易一直都是两方经贸的大头,美国是中国更大的农产品进口国,中国则是美国的第二大农产品输出国。农产品贸易总额高达200亿以上。2017年,这个数据创下了历史新高,为241亿美元。按金额计算,食用油籽是我国进口的之一大类农产品,全年共计从美国进口食用油籽3298.4万吨,总价值140.2亿美元,占2017年全年对美农产品进口金额的58.14%。其中,大豆进口数量和进口金额更高,2017年全年从美进口大豆3286万吨,进口金额139.45亿美元,全年对美国大豆贸易逆差139.4亿美元。按进口金额排序,剩下前四名重要进口品种为,畜产品、粮食(谷物)、水产品、生猪产品。前五大进口产品金额占从美国进口农产品总额的87.6%。
图1 2017年我国进口美国农产品结构
注:高粱的计量单位为体积单位为蒲式耳,按密度换算时存在一定的误差。
从上述两表可见,中国的大豆、高粱进口依存度较高,且从美国进口的比例较高,大豆在1/3以上,高粱更是高达80%以上。相应地,美国的大豆和高粱依存度相对较高,且出口到中国市场的比重较高。因此,大豆和高粱受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会更大。以下对这两个品类进行具体分析。
(二)大豆
1、大豆贸易格局
全球大豆贸易流向以美洲出口到中国为主。美国、巴西和阿根廷是全球更大的三大大豆生产国,2017/18年产量约为1.2亿吨、1.13亿吨和4700万吨,合计占全球产量的82%。而我国是全球更大的大豆消费国,2017年消费量为1.12亿吨,进口量高达9554万吨,约占全球总贸易量的65%。
2017年,中国进口大豆共计9554万吨,其中3285.27万吨来自美国,占比34.39%,排名第二。巴西以5092.87万吨排名首位,销往中国的大豆超过中国总进口量的50%。2015年之前,美国是中国大豆的之一大进口来源国。
2017年中国主要大豆进口国及占比
2、我国大量进口大豆的原因分析
(1)大豆需求量剧增
直到1990年年代,中国仍是大豆净出口国。中国曾经是美国、阿根廷和巴西在世界大豆出口市场的竞争对手,如今转变为他们更大的客户。主要原因在于需求的剧增。2001年我国大豆消费量只有2960万吨,到2017年已经增长至1.1亿吨。什么原因呢?
过去大豆主要用于豆制品消费,随着养殖业的兴起带动了饲料需求增长,豆油的消费也不断增加,于是大豆市场的结构发生了变化 。中国家庭的食品消费以前以植物产品为主,现在已经多样化,肉类产品(牛肉、猪肉和家禽)和乳制品的消费量增加。2017年中国肉类消费为7100万吨,同期美国为3200万吨、欧盟为3600万吨,即中国一年的肉类消费超过欧盟和美国的总和。
肉类消费量的增加,使得规模化饲养发展迅速,相应地饲料产业也突飞猛进。2003年我国饲料产量不足9000万吨,到2017年总产量达到2.2亿吨,而豆粕是主要的饲料原料,这是中国大豆消费量猛增的重要原因之一。
网站首页:最新期货开户网
期货开户微信:527 209 157
本文链接:http://jienve.com/post/55193.html
Copyright 2010-2024 最新期货开户网 网站地图 微信:527 209 157 湘ICP备180141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