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技术分享
国债期货作为一种标准化的场内利率衍生产品,市场透明度较高、交易成本较低,其高效的风险管理功能已经得到国际金融市场的充分实践和认可。我国国债期货自2013年9月6日上市以来,整体市场运行平稳,对我国债券市场发展和维护金融市场稳定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在管理层将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作为当前 *** 主要工作的背景下,国债期货在宏观经济领域的作用也正在逐渐凸显。
从萌芽、产生与发展来看,期货市场根源于实体经济又服务于实体经济,与实体经济紧密相连。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以国债期货为代表的利率衍生品已经成为各实体经济基础性的风险管理工具。本文将以国债期货为代表的金融期货在宏观经济领域的作用进行简单阐述。
之一,以国债期货为代表的金融期货的功能发挥主要在于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价格发现和优化风险配置,企业或银行使用以国债期货为代表的金融期货则可以直接或间接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对于企业而言,若能有效对冲因利率、汇率、商品和股价波动导致的企业现金流波动风险,能有效降低企业财务困境成本和破产风险,能缓解因风险厌恶产生的投资不足、资本储备增加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价值。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国债期货等金融衍生品工具的使用能减少资产与负债之间期限的不匹配,加强内部现金流和资金状况的联动,进而有助于增加对生产部门的信贷投放。这意味着国债期货等金融期货将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中发挥中介作用。
第二,作为众多资产价格的基石,利率“牵一发而动全身”。尤其是自2016年底债券市场连续走熊、利率大幅上升以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进一步凸显。事实上,受二级市场波动加大等影响,近年来债券市场一级发行“取消潮”时有发生,尤其在2016年、2017年的市场大幅调整中,一级市场发行明显缩量甚至出现“阶段性零发行”的情况。那么,国债期货在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作用便显现出来。一方面,债券融资作为直接融资的一个重要渠道,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环节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国债期货的风险管理功能,能够增强金融机构买入、持有债券的意愿,让投资者更加关注信用主体自身的资质,让优秀的企业能够获得相对更为低廉的融资成本,从而增强了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另一方面,国债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是对国内无风险利率的市场化定价。作为市场利率的锚,基础利率价格信号及时、透明,将有利于发行人合理安排融资计划,有利于投资人给出更合理的报价水平。整体看,在2016—2017年的“债熊”行情中,金融机构利用国债期货流动性好、成交快速的特点,之一时间在国债期货市场上卖空保值,有效对冲了现券市场的下跌风险。
第三,以国债期货为代表的金融期货,能对社会总投资和社会总储蓄产生影响,进而可以改变宏观经济的均衡关系。一方面,有利于促进资本形成,以此增加社会总投资,从而倾向于提高国民生产总值,加快经济增长速度。另一方面,会减少人们对货币流动性的需求,相对扩大货币的供应量,这可以部分满足社会总投资增加所需要的货币供应。因此,即使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以及其他有关经济政策保持不变,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仍有保证。此外,以国债期货为代表的金融期货对利率水平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具体影响程度则依赖于其所产生的投资扩张和货币扩张的相对水平。整体看,以国债期货为代表的金融期货对宏观经济均衡有着深刻的影响。
第四,国债期货上市以来,在促进国债顺利发行、及时反映市场信息、提升国债市场流动性、增强国债现货市场的透明度和定价效率、提高国债收益率曲线编制的准确度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健全作为金融产品定价基准的国债收益率曲线,为金融市场提供定价基准和参考以及宏观调控的价格手段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债期货可以通过国债收益率曲线及时反映市场资金面、供求关系、政策面以及宏观经济基本面的情况,随时对宏观经济进行定性分析。
第五,国债期货在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债期货的推出加强了市场之间的联动,可以有效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目前我国债券市场可以分为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在国债期货未推出之前,两大市场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市场分割现象。国债期货的推出则是一种重要的催化剂,使得银行间和交易所两个市场实现融通,促使市场信息能够较快地在两个市场中传递,减少了信息不对称现象,缩小了同一债券在两个市场中的定价差,从而提高整个债券现货市场的流动性,促进国债市场作为基准利率载体功能的实现,推进利率市场化。
综合来看,与商品期货市场直接面向厂商、贸易商等产业客户不同,以国债期货为代表的金融期货市场是通过服务资本市场进而服务实体经济的,即通过提升资本市场的运行效率和透明度、增强资本市场的安全性等方面来达到服务实体经济的目的。未来随着国债期货产品体系进一步丰富以及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进入国债期货市场,利率风险管理业务和风险监管制度都将在现有市场基础上得到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国内债券市场收益率曲线在期限结构和利差结构等定价方面的有效性也将进一步提高,利率市场化进程也将得到进一步深化,市场利率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和反馈机制也将更加有效,未来以国债期货为代表的金融期货的宏观经济作用将更加凸显。
再过半个月左右,国债期货又将迎来新的“家族成员”。据可靠消息称,最近中金所已经批准开展2年期国债期货交易,合约正式挂牌时间为2018年8月17日。 *** 将督促中金所继续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确保2年期国债期货的平稳推出和稳健运行。
*** 表示,上市2年期国债期货,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金融改革和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决策部署的一项重要举措,有利于优化国债期货期限和产品结构,进一步完善国债收益率曲线,推进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有利于提高国债期货市场效率和流动性,丰富投资者风险管理手段,促进国债现货市场发展。
据了解,5年期和10年期国债期货分别于2013年、2015年上市,但都属于偏长期限品种,2年期国债可以弥补市场缺少短期限避险工具的短板。
近年来,呼吁上市2年期国债期货的声音此起彼伏,市场盼望这一短期限避险工具快些推出。
就近来说,2016年年底债券市场出现剧烈波动,大面积持债机构业绩受到影响,而通过国债期货避险的机构,则在这场“风雨”中安然度过。
上海耀之基金董事长王小坚告诉记者,当时他们的产品净值也在回撤,但从统计数据上看,如果不利用国债期货对冲,那么他们的产品组合将亏损4.3%左右,进行对冲交易后亏损仅1.3%。
无独有偶,东方证券固收部负责人也表示,当年他们运用国债期货避险,大幅度减少了债市下跌过程中的损失。得益于此,他们公司的自营业务成绩非常亮眼。
据记者了解,自2013年5年期国债期货上市以来,参与国债期货交易的券商等大型机构越来越多,而在一次次债市波动中,国债期货都完美演绎了“泄洪渠”的角色,由此也得到了机构的普遍青睐和认可。
“此次2年期国债期货上市速度较快,给市场带来惊喜。毕竟5年期和10年期国债期货已相对成熟,现在不过是在这个产品条线上增加一个新品种,自然会容易许多。”一位行业人士向记者表示,这也从侧面说明管理层在推进国债期货市场建设上非常积极主动,十分有利于市场发展。
在王小坚看来,中金所为2年期国债期货已经做了近2年的模拟测试,今年起财政部也增加了2年国债的发行,可以说2年期国债期货的上市准备工作早已做好。
券商、私募等机构人士纷纷表示,2年期国债期货上市首日就会参与部分套保或套利交易,“如果银行、保险等主要持券机构能参与进来,将会大大提升国债期货市场流动性,有利于国债期货更好地发挥其市场功能”。
在国际市场,国债期货的成交量超越股指期货和商品期货,是金融机构普遍常用的金融衍生工具。虽然近几年来我国国债期货市场的持仓规模、成交量在不断增加,但国债期货在国内市场只能算是“小众”品种,银行、保险等主要持券机构未获准入市是一大遗憾。
“机构从最初的谨慎试水,到现在运用已经如鱼得水。”鹏杨基金固定收益总监王华说,市场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虽然银行、保险等机构不能参与国债期货交易,但他们早已投入了大量的研究。
有银行人士更是表示,银行是国债市场的主力机构,不能入市就意味着交易盘一直存在风险敞口,“我们也需要避险工具,有时会‘眼红’券商等机构”。
对于2年期国债期货上市后的市场流动性,业内看法不一。一般来说,新品种上市都有一个过渡期。有多家机构表示,他们会积极参与2年期国债期货交易,同时也希望2年期国债期货上市后能快些活跃起来,给国债期市场带来新的活力。
“过去几年,国债期货不仅稳定了我们的产品组合收益,也提升了整个组合的流动性。”王华表示,“2年期国债期货上市后,我们会积极参与,首先会考虑介入跨品种套利交易”。
王小坚表示,他们也会积极参与2年国债期货交易。
对于未来的交易,王小坚和王华信心满满。有投资者则担忧上市后的流动性问题。
“现在,国债期货算不上活跃的品种,2年期现券市场交易也不活跃。”对国债期货有深入研究的交易者王骏对记者说,在国际成熟市场,国债期货交易非常活跃,他期盼国内国债期货市场的那一天能早些到来。
不过,随着国债期货产品线的逐渐完善,市场操作机会的增加势必也会吸引更多机构参与进来,国债期货进一步活跃值得期待。
“国债期货的趋势性比一般商品要强,这是因为其受宏观经济周期和货币政策影响比较明显,因此趋势性行情比较好把握。”王骏说,“国债期货趋势性较为完整,且波动率较小,适合机构和普通投资者操作”。
据了解,在债券二级市场,2年期国债的交易活跃度远远低于5年期和10年期国债,但2年期国债受宏观经济政策影响最为明显,属于政策敏感性品种,相应期限的国债期货可能会带来更多波段性操作机会。
有行业人士向期货日报记者表示, *** 批准中金所开展2年期国债期货交易,表明了管理层稳步发展金融期货市场的决心,未来股指期货市场功能恢复可期。
“债市发生异常波动时机构利用国债期货普遍受益,他们减少抛债行为对稳定市场行情也有好处,大量事实证明衍生品不是坏孩子,股指期货也并非A股下跌的元凶。”一位不具姓名的券商资管部负责人说,批准2年期国债期货上市,说明了管理层支持金融期货发展的态度,未来股指期货交易限制措施进一步“松绑”可期。
实际上这道题只要用债券市场的报价除以转换因子看谁的数值少就知道答案了,原因是债券交易的转换因子实际上就是把不同种类的债券品种转换成统一的标准券的数量一种形式。注意一点,这些国债的报价中整数后的数字实际上是代表多少个三十分之一,如-16实际上就是代表16/32即0.5。
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可得:
A债券=99.5/1.0382=95.84
B债券=118.5/1.2408=95.5
C债券=119.75/1.2615=94.93
D债券=143.5/1.5188=94.48
由于计算出来的数值是D最少的,故此选D。
外资银行为什么“越小越不行”?
随着对外资银行限制政策的逐步放松,2007年之后外资银行法人化成为趋势,并成为在华的主要经营形式。据不完全统计,31家外资银行由分行改制为本地注册的法人银行。近年来,具备法人地位的外资独资银行的数量稳中有增。
截至2020年第1季度,外资银行在华共设立41家法人银行、115家银行分行和149家代表处,营业性机构共975家(含总行、分行、支行)。外资银行在华机构已经具有全球代表性,在BIS公布的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2019)中,有14家已在中国设立外资法人银行,其余均设立分行或代表处。2019年末,外资银行在华经营资产规模达到4.5万亿元,是2011年末的近2倍。外资银行机构数量、资产绝对规模都有明显上升。
但是从相对规模来看,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并没有那么成功。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2007年末外资银行的资产占比2.4%,2019年末则降至了1.6%。不仅如此,外资银行的盈利能力也相对较低,根据银保监会官网的数据,2019年4季度外资银行的资产利润率(ROA)为0.63%,低于城商行,而且还明显低于农商行、股份制行、民营银行、大型商业银行等各类银行。
可见, 外资银行在华业务规模相对较小,但这并不是小而美( *** all and beautiful),而是越小越不行( *** all and incapable) 。这就回到了本专栏之前提出的问题:外资机构在华面临的挑战,是不公平,还是水土不服?以外资银行为例,我们的调查研究揭示了以下的分析视角:
负债端:外资银行的存款来源面临约束,而同业拆借市场成本较高
外资银行难以像中资银行那样获得低成本的居民储蓄。根据2019年4季度《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外资银行的总负债中,个人存款占比仅为3%,远远低于农信社(57.5%)、中资大型银行(33.4%)等各类银行的占比。
长期以来,外资银行分行吸收中国居民定期存款的金额一直有100万元的下限限制。2019年10月15日发布的《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将这一下限降至了50万元,不过这对于外资分行(不含外资法人银行)而言仍然是一个显性约束。
但是,外资银行的发展受限在一定程度上也和水土不服有关。一方面,外资银行的分支网点相对较少,投资成本高、回收期长,而且较少的分支机构难以形成 *** 效应。另一方面,除了几家外资行能够凭借母行的国际影响力,进入市场时较容易吸引本地客户,其他大部分外资行在中国主要服务于母国客户。上述因素都使得外资银行的个人存款业务发展较为缓慢。
此外,外资银行的母行所在的发达经济体,其金融市场发达、资金定价市场化程度高,因此其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同业拆借,较少依赖零售业务、物理网点布局较少。而我国的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发展不成熟,基准利率及其利率走廊处于发展建设阶段,无论是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还是DR007(存款类机构间利率债质押的7天回购利率),它们在拆借规模和频率上都难以作为中国的基准利率。这也导致外资银行面临资金成本较高,资金来源受限,业务规模难以扩大。
外资银行为什么“越小越不行”?
说明:括号中的数字表示障碍的分类,具体含义参见专栏系列第二篇。
资产端:外资银行错过了中国金融市场的快速扩张期
在商业银行体系中,外资银行资产占比一度从无到有,上升至2007年的2.4%。此后,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地方 *** 融资平台、影子银行一度快速膨胀。国内银行趁势而上、规模扩张,甚至也形成了一定的金融风险。而外资银行因为严格的合规和内部约束,较少参与这些业务,错过了一段发展的窗口期。在去杠杆前夕的2016年,外资银行的资产占比一度从高点降至1.4%。事实上,2016年与2007年相比,外资银行的资产规模增长了156%,仍然获得了较大发展。不过,同期中资银行资产扩张更快,增速达到了334%,因此外资银行的资产占比还是下降了。
2017年之后,我国开始重塑和强化金融监管。在一些国内金融机构面临防风险、去杠杆压力的同时,外资银行严格的风控、合规管理逐渐由劣势逐渐转变为优势。外资银行面临的监管环境也变得更加中性了。2017年之后,外资银行的资产占比有了一定的回升。同时也得益于更严格的合规,外资银行的不良率也维持在低位。根据银保监会2019年末的数据,外资银行的不良率仅为0.67%,低于商业银行总体不良率(1.86%),也低于其他各类银行机构的比率。2020年疫情爆发之后,截至3季度的数据显示,外资银行的不良率仍稳定保持在0.67%。
中间业务:市场准入因素使得外资银行的竞争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中间业务是外资银行的竞争优势,但是其中间业务发展也面临着约束。事实上,外资银行在商业银行的资产占比(2019年为1.6%),甚至明显高于同期利润占比(1.1%)。这说明,外资银行的中间业务优势没有充分得到发挥。整体来看,外资银行中间业务主要受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限制:
我国国债、外汇衍生品市场尚不成熟,制约了相关中间业务发展。债券投资缺乏定价基准、缺乏价格发现工具,难以利用衍生品进行风险对冲。此外,部分衍生品市场的试点、准入对外资也有一定限制。目前国债期货交易试点就没有包括外资。同时,外汇衍生品的“实需”监管缺乏灵活度。从企业和银行角度来看,在对全年汇率风险进行管理时,可能采用这类策略:1/3现结,1/3通过外汇远期锁定风险,剩余1/3任其浮动,因而无法报出准确的“实需”数据。而外汇管理要求按“实需”逐笔核销,这也妨碍了一揽子保值计划的实施。
业务准入方面,外资银行获得债券主承销商的资格较难。调研中,一些外资机构表示其海外债券业务经验丰富,债券发行、交易规模十分可观。但这些机构仍未获得A类主承销商资格。如果仅从境内外资法人银行自身条件来看,其确实难以在资产规模、客户 *** 等指标上胜出。不过近年来,相关资质标准已经有所调整,外资母行的优势也部分被纳入了考虑。2019年9月,德意志银行(中国)和法国巴黎银行(中国)首批获得了银行间债券市场的A类主承资格。不过目前,欧美日三大商会仍然在这方面有着较强的诉求。
此外,外资银行的国际化程度较高,在海外市场具有资源优势,拥有更丰富的国际业务经验、更广阔的国际客户 *** 。但是资本金融账户的不完全自由可兑换,也限制了外资银行通过该渠道开展中间业务。
综上所述,外资银行面临的窘境,有水土不服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也有不公平待遇的背景。具体来看:
不公平待遇方面 ,今年以来我国已经对外资企业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总体而言,特别是在机构准入方面,外资银行已基本获得了同中资银行相同的待遇。不过,外资银行在获得机构准入之后,其在获得业务的牌照、许可等方面仍然面临事实上的困难。需要说明的是,负面清单和牌照制度并不矛盾。负面清单意味着外资可以进入未禁止的领域,牌照则是进入必须得到监管机构的批准,两者并不矛盾。这类似于开车必须要有驾照。
但是外资机构普遍认为,在一些资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其参与度较低,由此导致资质标准向中资机构倾斜。这方面外资银行的重点诉求包括:银行间债券主承销商资格、债券回购市场准入条件、在岸市场的“债券通”做市商资格、国债期货等衍生品的试点和准入资质等等。近年来,金融监管部门也越来越重视外资机构的诉求,并对市场准入的标准进行了渐进式的完善,上述部分领域的状况已经有所改变。
同时,外资银行也面临水土不服的问题,需要其努力适应 。作为新进入者,新建网点的成本较高,外资银行难以获得大量低成本的居民储蓄,这就对外资银行的资金来源、业务规模扩大形成了制约。不过这一问题有其市场逻辑,需要外资银行通过自身的努力来适应。在这方面,已经有一些外资银行在中国设立 科技 研发部门,积极参与金融 科技 领域的创新。随着金融 科技 的发展,银行物理网点作用下降,外资银行在网点布局上的劣势可能转变为 历史 包袱较轻的优势。
还有些水土不服的问题,与过去金融监管体系不完善有关。 在过去,外资银行错过了中国金融市场的快速扩张期,这既有外资银行合规较严格、不适应中国市场特殊性的原因,也在一定程度上与金融监管体系不完善有关。2018年以来,我国高度重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强化了金融监管体系的建设。在此背景下,外资银行所处的金融监管体系已经更具有中性特征。随着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外资银行严格的合规和内部管理将在一定程度上由劣势转化为优势。
还有部分水土不服症状,与当前金融监管不完善、金融市场不成熟有关,这对我国金融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 例如,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发展不成熟,限制了外资银行的资金来源、提高了资金成本。衍生品市场的不成熟、以及外汇衍生品的实需原则,限制了外资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以及跨境投资的风险对冲操作。资本金融账户的不完全自由可兑换,也使得外资银行的国际业务优势难以发挥出来。此外,国内会计、审计规则与国际体系的不接轨,也显著提高了外资金融机构的业务对接成本。事实上,中资银行和金融机构也同样面临上述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也正是中国金融市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努力方向。
反思中国金融开放的初衷,作为高储蓄经济体,中国本身并不在数量上缺乏资本。因此, 引入外资银行的目的就是要对外资银行的比较优势善加利用。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应充分发挥外资银行的比较优势,推动中国金融市场结构的进一步完善,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并且通过外资银行业务的良性发展来使得上述进程具有可持续性。在此过程中,金融改革与金融开放必须协同推进。
一、国债期货与国债ETF的区别:
ETF是指数基金,国债ETF说明这个基金是用来买国债的,通常情况是国债现货。国债期货是期货的一个品种,它的标的物是国债,价格跟国债高度相关。
二、定义简介:
1、本次国泰基金拟发行国泰上证5年期国债ETF。该基金采用优化复制法跟踪上证5年期国债指数,投资范围以标的指数成分券及备选券为主,包括国内依法上市的债券、货币市场工具、国债期货以及法律法规或中国 *** 允许基金投资的其他金融工具。
2、国债期货(Treasury future)是指通过有组织的交易场所预先确定买卖价格并于未来特定时间内进行钱券交割的国债派生交易方式。国债期货属于金融期货的一种,是一种高级的金融衍生工具。它是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金融市场不稳定的背景下,为满足投资者规避利率风险的需求而产生的。美国国债期货是全球成交最活跃的金融期货品种之一。2013年9月6日,国债期货正式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上市交易。
3、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通常又被称为交易所交易基金(Exchange Traded Funds,简称“ETF”),是一种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基金份额可变的一种开放式基金。
熔断机制是2015年12月4日由上交所、深交所等提出的股市政策,并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2016年1月4日,A股遇到史上首次“熔断”。早盘,两市双双低开,随后沪指一度跳水大跌,跌破3500点与3400点,各大板块纷纷下挫。
午后,沪深300指数在开盘之后继续下跌,并与13点13分超过5%,引发熔断,三家交易所暂停交易15分钟恢复交易之后,沪深300指数继续下跌,并与13点34分触及7%的关口,三个交易所暂停交易至收市。熔断机制于2016年1月8日暂停,现在已经取消。
扩展资料:
中国股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股市。1989年开始作为试点,本着试得好就上、试不好就停的理念建立。
所以在1995年之前的股市运作中,更大的利空通常是中国股市试点要停、股市要关门这类消息。
后受“3.27国债期货事件”影响,中国期货市场于1995年进行全面的整顿清理,中国股市成为扶持的对象,这样股市才由此迎来了真正的利好,转而进入了大发展的时期。
中国股市更大的特点是国有股、法人股上市时承诺不流通,因此各股票只有流通股在市场中按照股价进行交易,然而指数却是依照总股本加权计算,从而形成操盘上的“以少控多”的特点。
例如比较显著的是1997年以前的东北电气、吉林化工,由于其总股本较大而流通股数较少,因此只动用少量的资金影响这两只股票,就能形成对指数的部分控制。
到了2001年后,中国 *** 逐渐提出要解决国有股的不能流通问题,要盘活国有资产,曾先后出台了一些方案。
但由于在当初的上市发行环节,流通股东以超高市盈率购买了流通股,而出台的这些方案都或多或少地损害了流通股东的利益,因此市场以走熊而对“国有股减持”的改革作出市场反应。后迫于市场的压力,中国 *** 宣布暂停“国有股减持”的改革。
然而在2005年,中国 *** 再次提出“股权分置改革”,其实质仍然是国有股减持,不同的是,这一改革以消除股权分置为目标,连法人股的流通都包括了进来,由此引发了市场极大的不认同。
市场对股权分置改革的分歧仍然是巨大的。
因而在2011年,中国股市走入大熊市,可以冠为全球最熊,一路的下跌,跌到几年前的原点2228点。
网站首页:最新期货开户网
期货开户微信:527 209 157
本文链接:http://jienve.com/post/55065.html
Copyright 2010-2024 最新期货开户网 网站地图 微信:527 209 157 湘ICP备18014167号